【課程目標】
1.掌握統計過程控制的方法和使用過程;
2.獲得"預防優于檢測"的概念,避免浪費;
3.介紹選擇各種方法來評定測量系統質量的指南;
4.掌握測量系統分析的方法和使用過程;
5.獲得"預防優于檢測"的概念避免浪費;
6.通過測量系統分析了解所有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量具的變差,并對不合格的量具進行分析、改進,提 高檢驗、測量、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報告的準確性;
7.減少產品在檢驗、測量、試驗過程中誤判的可能性。
--失效模式及其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ive Analysis)為何靠性工程中常用的手法,美國軍方于80年代正式訂為軍方規范(MIL-STD-1629A)其目的在改善產品和制造的可靠性;在設計、生產階段就可提升設計和制造的質量,降低損失成本,為近代常用手法之一
--掌握FMEA之根本精神和用意,了解可靠性工程是在設計規劃階段就可以加以規劃及改善的,并運用實例,使學員有學以致用的機會,親自直接領略FMEA之好處,并符合當代質量系統如QS9000等要求
【參與對象】
經營、生產和質管人員;從事統計法應用的見習管理人員;參與或負責系統策劃,使用、維護、評估和實施TS16949的人員,以及企業中負責工程、制造、質量、計量、生產、管理等相關人員、系統設計人員、產品設計人員、質量人員、質量工程師、產品采購人員、設計部門主管、廠長、可靠性工程師等。
【課程大綱】
一、課程綜述
1.簡介五大工具,為何要做PFMEA
2.ISO/TS1694 :2002對產品設計開發的要求
3.APQP的五大階段及與FMEA關系
二、失效模式影響分析(FMEA)的描述
1.FMEA的發展過程
2.實施FMEA的好處
3.FMEA的目的
4.實施FMEA的前期準備
5.FMEA方法的發展
6.FMEA必須使用的工具------系統圖法、FTA故障樹
三、FMEA類型
1.系統FMEA
2.設計FMEA
3.過程FMEA
四、FMEA的實施步驟(程序)
1.PFMEA與APQP關系
2.過程流程圖、控制計劃、作業指導書,及其與PFMEA的關聯過程流程圖表式和要素 KCC& KPC識別 特殊特性矩陣及清單什么是特殊特性(介紹VDA1備證 存檔責任件)
五、講解如何填寫FMEA表格中的22項內容
1.S---嚴重度(1至10的打分)
2.O---發生率(1至10的打分)
3.D---發現率(1至10的打分)
六、實施系統FMEA的五個步驟
1.系統單元和系統結構
2.功能和功能結構
3.缺陷分析
4.風險評價
5.優化
6.(系統中的FMEA對每個過程中的輸入所可能出錯的方式進行確定
7.設計中的FMEA針對每個失效模式,確定影響
8.過程中的FMEA確認每個失效模式的潛在原因)
9.系統FMEA的交互作用
10.系統內部
11.不同的系統之間
七、FMEA實施的組織流程
1.FMEA小組的任務分配
2.FMEA小組工具的確認與應用
3.FMEA的輸入與輸出
4.FMEA中失效模式與影響的對應關系
5.故障樹分析(FTA)
6.實例分析
八、FMEA在改善項目中的應用
1.分小組結合生產實踐進行實例分析
九、介紹ISO/TR10017
十、簡單介紹新舊七大質量管理工具,以及如何選擇使用這些工具
1.檢查表——收集、整理資料;
2.排列圖——確定主導因素;
3.散布圖——展示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
4.因果圖——尋找引發結果的原因;
5.分層法——從不同角度層面發現問題;
6.直方圖——展示過程的分布情況;
7.控制圖——識別波動的來源;
8.關聯圖——理清復雜因素間的關系;
9.系統圖——系統地尋求實現目標的手段;
10.親和圖——從雜亂的語言數據中汲取信息;
11.矩陣圖——多角度考察存在的問題,變量關系;
12.PDPC法——預測設計中可能出現的障礙和結果;
13.箭條圖——合理制定進度計劃;
14.矩陣數據解析法—多變量轉化少變量數據分析
十一、統計過程控制概念及背景知識
1.SPC的由來、發展和基本要求
2.什么是特殊特性,質量特性、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
3.識別關鍵控制點
4.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
5.常規控制圖的類型和實例
十二、測量系統基礎知識
1.測量系統的定義
2.MSA的背景和獲益
3.為什么要考慮測量系統變異
4.數據變異的來源誤差因素的影響
十三、測量系統分析
1.什么是偏移?
2.什么是穩定性?
3.什么是線性?
4.什么是重復性?
5.什么是再現性?
十四、測試系統的分析與練習
十五、偏倚
1.進行研究
2.結果分析—圖示法
3.結果分析—數值法
4.舉例-偏倚
5.偏倚研究的分析
十六、穩定性
1.進行研究
2.結果分析—圖示法
3.結果分析—數值法
4.舉例—穩定性
十七、線性
1.進行研究
2.結果分析-圖示法
3.線性--舉例
4.線性接受準則
十八、重復性和再現性(R&R)
1.取樣的代表性
2.示例:GRR分析
3.均值-極差法
4.進行研究
5.結果分析-圖示法
6.%R&R接受準則
7.結果分析
十九、計數型測量系統研究
1.小樣法分析
2.大樣法分析
【劉先生介紹】
學 歷: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
資 格:6Sigma黑帶、高級培訓師
工作經歷:
2001年至今上海強思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資深顧問、高級講師。主要從事六西格瑪、SHAININ DOE、五大工具等方面的培訓,以及ISO/TS16949、AS9100等方面的培訓和咨詢。
1999-2001某臺灣企管顧問公司高級顧問師,致力于推動企業現場5S管理、MRP/ERP系統與ISO系統建立,3P人力資源管理等。
1996-1999某臺資企業常務副總經理,主要負責產品研發、生產及品質控制。
1994-1996廣東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理,制造部副理,QA部經理。
擅長領域:
多年來主要為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國內優秀成長型企業提供培訓和咨詢,包括HITACHI、駱駝集團、NISHKAWA、大隆集團、延鋒偉世通、NSK-AKS、旌陽集團、EATON、住友-貝克、TOTAL、申雅密封、上海汽車工業活動中心、耀華-皮爾金頓、NOK、博格華納、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自然堂、勝通集團、李爾汽車部件、愛信宏達、萬江集團、WPP、奇瑞汽車、貴航股份、比亞迪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致力于推廣質量問題突破性改善方法及世界級管理模式在組織內的有效應用。
核心課程:
現場質量管理與突破性快速改善、SHAININ DOE、內審員培訓(AS9100C,ISO/TS16949:2009)
5TOOLS(FMEA-4th,SPC-2nd, MAS-3rd,APQP-2nd,PPAP-4th)。
研究方向:
現場快速突破性改善及經驗庫建設 → 精益六西格瑪管理
培訓宗旨:
"培訓是解決問題的開端,實踐出真知,改善無止境。"
【授課形式】
通過深入淺出、生動幽默的講解,運用大量鮮活的案例及歌訣化記憶,啟發學員系統全面地掌握課程要點;結合前期調研、針對性的練習和課后跟蹤,讓學員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知識講解、案例分析討論、角色演練、小組討論、互動交流、游戲感悟、頭腦風暴、強調學員參與
經營、生產和質管人員;從事統計法應用的見習管理人員;參與或負責系統策劃,使用、維護、評估和實施TS16949的人員,以及企業中負責工程、制造、質量、計量、生產、管理等相關人員、系統設計人員、產品設計人員、質量人員、質量工程師、產品采購人員、設計部門主管、廠長、可靠性工程師等。
更新時間:2010/8/28 11:27:59